斯文在兹——中华古代文明版本展

前言

中华文明经历了5000多年的历史变迁,但始终一脉相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

——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

  • 何尊

    何尊

    西周早期,1963年陕西省宝鸡市贾村镇贾村西街出土。内底铸铭文122字,是迄今为止出土文物中“中国”一词的最早记录。

    查看详情
  • 刻符黑陶罐

    刻符黑陶罐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时期(距今5300—4300年),1987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南湖出土。在其肩部及上腹部刻有亦图亦文的8个符号,是单独文字向系统文字的过渡,在中国文字的起源方面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查看详情
  • 版方鼎

    版方鼎

    商代贵族版于商纣王二十二年制作的方鼎。内有铭文37字,内容为商纣王祭祀其父帝乙之事,是罕见的商代长篇铜器铭文。

    查看详情
  • 朕 匜

    朕 匜

    西周青铜器,1975年陕西省岐山县京当镇董家村出土。内底和盖上铸有铭文157字,这些铭文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法律文书。

    查看详情

相关视频

【文化十分】十分探馆·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 斯文在兹

中华古代文明版本展:以物证史 领略中华文脉之盛 瑰宝之美

第一单元 文明肇始——版本中的中华文明起源

我国考古发现的重大成就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2020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 贾湖刻符(目)

    贾湖刻符(目)

    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时期(距今7762±128年),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出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契刻符号,在书写工具和造字原理上与后世商代殷墟甲骨文有惊人相似。

    查看详情
  • 猪纹陶钵

    猪纹陶钵

    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时期(距今7000—5000年),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遗址出土。该陶钵器形相当完整,俯视呈圆角长方形,斜腹平底,堪称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出土文物中的珍品。猪的形象为研究家猪的驯养过程提供了宝贵的物证。

    查看详情
  • 新石器时代刻符彩陶钵

    新石器时代刻符彩陶钵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半坡类型(距今约6600—6400年),1974年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姜寨遗址出土。口沿外一周饰黑彩宽带,宽带上刻有字形符号。学术界普遍认为,此类刻划符号为研究中国文字的起源提供了重要依据。

    查看详情
  • 八角星符瓦棱腹陶壶

    八角星符瓦棱腹陶壶

    新石器时代崧泽文化(距今5800—5100年),上海市青浦区崧泽遗址33号墓出土。陶壶底下压划一个八角星符号,一般认为是太阳纹,反映了先民的崇日思想。

    查看详情
  • 凌家滩玉鹰

    凌家滩玉鹰

    新石器时代凌家滩文化时期(距今5600—5300年),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遗址出土。腹部刻画直径1.8厘米规整圆圈,内刻八角星纹,造型独特而神秘,是史前艺术与文明的代表。

    查看详情
  • 石峁遗址皇城台大台基24号无冠神面双虎石雕及拓片

第二单元 为政利民——版本中的中国古代政治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

  • 西周遂公盨

    西周遂公盨

    西周遂国(今山东宁阳西北)的国君“遂公”铸造的青铜礼器。腹内有98字铭文,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记录大禹治水和为政以德内容的器物。

    查看详情
  • 明万历十二年(1584)大理寺卿温纯进阶通议大夫诰命

    明万历十二年大理寺卿温纯进阶通议大夫诰命

    明万历十二年(1584)大理寺卿温纯进阶通议大夫及其妻李氏、继室宋氏封为淑人的诰命。温纯,字景文,号一斋,陕西三原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历任知县、巡抚、吏、工部尚书等职,虽三朝为官而家无积。著有《温恭毅公集》。

    查看详情
  • 妇好鸮尊

    妇好鸮尊

    鸮为猫头鹰,在古代象征“战神”。此器为最早的鸮形酒器,造型完美,是一件重要的反映“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器物。

    查看详情
  • 《周礼》(12卷)

    《周礼》(12卷)

    (汉)郑玄注,(唐)陆德明释文,宋刻本。儒家经典著作。对礼法、礼义作了详细、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内容涉及先秦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礼法诸制,深刻影响了古代中国的礼制发展。

    查看详情
  • 《礼记》(20卷)

    《礼记》(20卷)

    宋刻本。内容主要是先秦的礼制,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政治、教育等思想,成为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查看详情
  • 《通典》(200卷)

    《通典》(200卷)

    (唐)杜佑撰,宋刻宋元递修本。我国现存第一部典志体史书。分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法、州郡、边防9门,记叙了上起黄虞时代、下迄唐玄宗天宝末年典章制度的沿革,被誉为典章制度专史的开创之作。

    查看详情

第三单元 经世济民——版本中的中国古代经济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治国之道,富民为始。”我们始终坚定人民立场,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是党和政府的重大责任。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 《汲冢周书》

    《汲冢周书》

    明刻本。本名《周书》,即今本《逸周书》。其中《王会解》篇记载了汤命伊尹制定诸侯贡纳制度以及伊尹制定的《四方献令》。

    查看详情
  • 《遂昌县大柘全氏契约文书》

    《遂昌县大柘全氏契约文书》

    明崇祯十一年(1638),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大柘镇全氏家族的286件文书,反映了元代至清代全氏家族土地买卖情况,堪称“活的土地档案”。

    查看详情
  • 《盐铁论》(10卷)

    《盐铁论》(10卷)

    (西汉)桓宽撰,明嘉靖刻本。根据汉昭帝时著名的“盐铁会议”记录整理撰写的一部文献,涉及盐铁官营、酒类专卖、统一铸币等一系列重大经济政策问题。

    查看详情
  • 裘卫盉

    裘卫盉

    西周中期,1975年陕西省岐山县董家村窖藏出土。该器盖内有铭文132字,反映了西周土地所有制的相关问题,与五年卫鼎、九年卫鼎、裘卫簋合称“裘卫四器”。

    查看详情

第四单元 道不远人——版本中的中国古代哲学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从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到隋唐佛学、儒释道合流、宋明理学,经历了数个学术思想繁荣时期。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产生了儒、释、道、墨、名、法、阴阳、农、杂、兵等各家学说,涌现了老子、孔子、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董仲舒、王充、何晏、王弼、韩愈、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鲁迅等一大批思想大家,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 《老子道德经》(2卷)

    《老子道德经》(2卷)

    明崇祯六年(1633)田大受抄本。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一部著名经典,也是道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作。全书虽只有5000字左右,却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朴素的辩证法,对中国传统文化乃至人类思想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查看详情
  • 《庄子南华真经》(10卷)

    《庄子南华真经》(10卷)

    明刻本。道家经典著作。唐玄宗于天宝年间诏封庄子为“南华真人”,尊其书为《南华真经》。

    查看详情
  • 《孟子》(14卷)

    《孟子》(14卷)

    (宋)朱熹集注,(元)倪士毅辑释,元刻明修本。儒家经典著作,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

    查看详情
  • 《伊洛渊源录》(14卷)

    《伊洛渊源录》(14卷)

    (宋)朱熹撰,元刻本。主要记载宋理学家周敦颐、程颐、程颢及其门下弟子的言行,对认识其哲学思想具有重要文献价值。

    查看详情
  • 《法苑珠林》(120卷)

    《法苑珠林》(120卷)

    (唐)释道世撰,明万历十九年(1591)刻本。佛教类书,广泛征引诸经、律、论、纪、传,概述佛教的思想、术语、法数等,在我国佛教文献中极其珍贵。

    查看详情

第五单元 宅兹中国——版本中的中国古代地理

锦绣中华大地,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孕育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灿烂文明,造就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崇高追求。

——2019年4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 《治河全书》(24卷)

    《治河全书》(24卷)

    (清)张鹏翮撰,清抄本。清康熙年间进士张鹏翮任河道总督时纂辑。内容翔实,史料性强,是研究清代初期治河工程的重要参考资料。特别是书中所附彩色绘图,工细精致,精确地反映了三大河流及各支流的全貌。

    查看详情
  • 《放马滩纸地图》

    《放马滩纸地图》

    西汉,“出土”和“的”于甘肃省天水市放马滩5号汉墓。纸上用墨线绘有山川、断崖和道路,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纸绘地图,对研究造纸起源、造纸用料、造纸技术等具有重大价值。

    查看详情
  • 《水经注》(40卷)

    《水经注》(40卷)

    (北魏)郦道元撰,清小山堂抄本,全祖望校。详细介绍了我国一千多条河流及与之相关的郡县、风物、历史等,是我国第一部记载全国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著作。

    查看详情
  • 《放马滩秦图》

    《放马滩秦图》

    战国末期秦国木板地图,发现于甘肃省天水市放马滩1号秦墓。地图上绘制有山川、关隘、道路、乡里、林木等信息,对研究当时的历史地理具有重要价值。

    查看详情
  • 《广舆图》

    《广舆图》

    (明)罗洪先撰,明万历刻本。此图以元朱思本《舆地图》为基础,以元李泽民《声教广被图》,明李贤、彭时等《大明一统志》,许沦《九边小图》等14种资料汇集增补而成,是我国第一部综括性地图集。

    查看详情
  • 《大唐西域记》(12卷)

    《大唐西域记》(12卷)

    (唐)释玄奘译,(唐)释辩机撰,宋绍兴二年(1132)王永从安吉州思溪法宝资福禅寺刻大藏本。记载了玄奘从长安(今西安)出发西行亲身游历西域的所见所闻,书中对西域各国各民族的记载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不同深度反映了西域的风土民俗。

    查看详情

第六单元 文采风流——版本中的中国古代文学

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都留下了无数不朽作品。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共同铸就了灿烂的中国文艺历史星河。中华民族文艺创造力是如此强大、创造的成就是如此辉煌,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我们应该为此感到无比自豪,也应该为此感到无比自信。

——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 《山海经全图》

    《山海经全图》

    (明)萧云从绘,清初手绘本。该书以图画叙事见长,是萧云从用图画语言讲故事的杰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物价值。

    查看详情
  • 《楚辞》(2卷)

    《楚辞》(2卷)

    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闵齐伋刻朱墨套印本。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作品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查看详情
  • 《曹子建集》(10卷)

    《曹子建集》(10卷)

    (三国魏)曹植撰,明刻本。曹植,字子建,是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该书收录了他的诗文辞赋,其中较完整的诗歌有80余首,一半以上为乐府诗体。其赋、散文等对后世亦有深刻影响。

    查看详情
  • 《棠湖诗稿》(1卷)

    《棠湖诗稿》(1卷)

    (宋)岳珂撰,宋临安府陈宅书籍铺刻本,钱仪吉、钱骏祥、邓邦述、傅增湘跋。此书收宫词百首,旨在追思北宋东京文物典章之繁盛及圣君贤相之懿范。宋室南渡后,临安成为全国刻书中心,陈宅书籍铺就是重要的书坊。此本纸黄墨莹,刊印俱精,为宋刻孤本。

    查看详情
  • 《公是集》(54卷)

    《公是集》(54卷)

    (宋)刘敞撰,清传抄四库全书本。北宋学者刘敞的诗文别集。刘敞字原父,号公是,学识渊博,以文章名重一时。刘敞为文议论宏博、文词优美、风格古雅,其诗亦典雅丽则,多酬答唱和之作。

    查看详情
  •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

    (清)蒲松龄撰,稿本。清代文言短篇小说集,借写狐鬼故事,影射社会现实。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成就,堪称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此为仅存世半部的手稿。

    查看详情

第七单元 会通古今——版本中的中国古代史学

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智。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的一个优良传统。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

——2019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贺信

  • 史尊

    史尊

    商代青铜器。尊底有1字铭文“史”,作册曰史,史氏家族代表着中国最早记录历史的群体。

    查看详情
  • 《史记》(130卷)

    《史记》(130卷)

    (汉)司马迁撰,(南朝宋)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宋乾道七年(1171)蔡梦弼东塾刻本。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事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年间,共计3000多年。它开创的纪传体史学体裁成为后世历代官方史学的标准。

    查看详情
  • 《汉书》(100卷)

    《汉书》(100卷)

    (汉)班固撰,宋刻元明递修本。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录了自汉高祖元年(前206)到王莽被诛共计230年的历史,在我国史学和文学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查看详情
  • 《资治通鉴》(294卷)

    《资治通鉴》(294卷)

    (宋)司马光撰,宋绍兴二至三年(1132—1133)两浙东路茶盐司公使库刻本。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述了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至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间1362年的历史。宋神宗认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书名《资治通鉴》。该本系《资治通鉴》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刻本。

    查看详情
  • 《通鉴纪事本末》(存卷26)

    《通鉴纪事本末》(存卷26)

    (宋)袁枢撰,南宋湖州刻本,金亮捐赠。我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以事件为中心,分305个大小事件,详书始末,并自为标题,记录了三家分晋至周世宗征淮南共1300多年的历史。

    查看详情
  • 《鲍氏国策》(10卷)

    《鲍氏国策》(10卷)

    (宋)鲍彪校注,明嘉靖七年(1528)龚雷刻本。《鲍氏国策》是南宋鲍彪在前代高诱、曾巩注补《战国策》的基础上,重新厘定内容和次第的《战国策》新注本。

    查看详情

第八单元 匠心独运——版本中的中国古代艺术

中华美学讲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讲求言简意赅、凝练节制,讲求形神兼备、意境深远,强调知、情、意、行相统一。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 《王羲之行书兰亭序》卷

    《王羲之行书兰亭序》卷

    (晋)王羲之书,传(唐)褚遂良摹。纸本,行书,纵24厘米,横88.5厘米。此卷旧传为褚遂良所摹,故卷前项元汴标题“褚摹王羲之兰亭帖”。全卷有宋、元、明诸家题跋或观款,以及鉴藏印记215方,又半印4方,行款排列较松匀,以临写为主,辅以勾描,因此书写较为流畅,具有一定功力。

    查看详情
  • 《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

    《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

    纸本,水墨,纵31.8厘米,横51.4厘米。(元)黄公望创作的描绘浙江富春江自然景观的纸本水墨画,集中体现了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格调、气韵,被誉为“画中之兰亭”。

    查看详情
  • 《唐云麾将军碑》

    《唐云麾将军碑》

    (唐)李邕撰并书,宋拓本。又称《李思训碑》,碑文记载李思训生平,以及一生功名仕宦重要事宜。该本为宋拓本,具有重要版本价值。

    查看详情
  • 《西楼苏帖》

    《西楼苏帖》

    (宋)苏轼书,(宋)汪应辰辑刻,南宋乾道四年(1168)刻石,宋拓本。北宋文学家、书法家苏轼的法书集帖拓本,收录苏轼行书、草书、楷书诗文、信札60余篇,具有重要的书法和文献价值。

    查看详情
  • 《五代名画补遗》(1卷)

    《五代名画补遗》(1卷)

    (宋)刘道醇撰,明末毛氏汲古阁影宋抄本。中国北宋绘画史著作。该书收录画家24人,分人物、山水、走兽等7门,述五代著名画作,保存了许多有价值的史料。

    查看详情
  • 《太平山水图画》(1卷)

    《太平山水图画》(1卷)

    (明)萧云从绘,清顺治五年(1648)褱古堂刻本。该画是表现安徽太平府所属当涂、芜湖、繁昌三地山水名胜的版画名作,计图43幅,构图绝无雷同之处,笔法亦多变化,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查看详情

第九单元 天工开物——版本中的中国古代科技

我国古代在天文历法、数学、农学、医学、地理学等众多科技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发明创造同生产紧密结合,为农业和手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 《九九乘法口诀表》

    《九九乘法口诀表》

    秦,竹简,2002年湖南省龙山县里耶古城遗址1号井出土。它从九九八十一开始,直到二半而一结束,是目前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乘法口诀表实物,比西方整整早了600多年。

    查看详情
  • 《大唐开元占经》(120卷)

    《大唐开元占经》(120卷)

    (唐)瞿昙悉达等撰,清恒德堂刻本。该书集唐代以前的天文、历法和各种纬书资料,使得许多古书的珍贵天文资料得以保存下来,是认识唐以前我国天文学成就的重要资料。

    查看详情
  • 《农书》(3卷)

    《农书》(3卷)

    (宋)陈旉撰,明末毛氏汲古阁影宋抄本,是一部以种稻养蚕为主的江南农学专著,也是地区性农书的典型,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到宋代所达到的水平。

    查看详情
  • 《重刊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30卷)

    《重刊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30卷)

    (唐)孙思邈撰,(宋)林亿等校正,元刻本。我国古代综合性临床医学著作,论述了各科病症的治法、方药,集唐以前医药之大成,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

    查看详情
  • 《梦溪笔谈》(26卷)

    《梦溪笔谈》(26卷)

    (宋)沈括撰,明崇祯四年(1631)马元调刻本。详细记载了中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的辉煌成就,内容涉及天文、历法、地理、物理、数学、生物、工程技术等各个方面,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查看详情
  • 《天工开物》(3卷)

    《天工开物》(3卷)

    (明)宋应星撰,明崇祯十年(1637)初刻本。我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科技著作,内容涉及30多个行业,记录分析了100余项生产技术的情况,被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查看详情

第十单元 化成天下——版本中的中国古代教育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

  • 《洪武四年进士登科录》(1卷)

    《洪武四年进士登科录》(1卷)

    明洪武刻本。我国现存最早的登科录实物,记载了明代首科进士科考的详细过程,包括考试官员的官衔和姓名,还有录取的一、二、三甲进士的姓名、籍贯、出身、年龄、生日及其祖宗三代妻妾等家庭状况以及所授官职的基本情况。

    查看详情
  • 《明状元赵秉忠殿试卷》

    《明状元赵秉忠殿试卷》

    (明)赵秉忠撰,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稿本。明代状元赵秉忠的殿试试卷。试卷分析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建议,反映了其治国安邦的雄才大略。万历皇帝朱笔钦定“第一甲第一名”。该卷是大陆唯一的殿试状元卷真迹。

    查看详情
  • 《中兴馆阁录》(10卷)

    《中兴馆阁录》(10卷)

    (宋)陈騤撰,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抄本。分沿革、储藏、修纂、撰述、故实、官联、廪禄、职掌等类,记录了自南宋建立以来皇家图书馆(中兴馆)的历史。

    查看详情
  • 《颜氏家训》(2卷)

    《颜氏家训》(2卷)

    (北齐)颜之推撰,元刻本。古代家训著作,通过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开后世“家训”先河,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理论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查看详情
  • 《论语集注大全》(20卷)

    《论语集注大全》(20卷)

    (明)胡广等辑,明德寿堂刻本。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汇编,集中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自宋代以后,被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古代学校官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该本是《论语》的集注汇编本。

    查看详情
  • 《周官新义》(16卷)

    《周官新义》(16卷)

    (宋)王安石撰,清刻本。宋神宗年间,王安石推行新法。亲撰《周官新义》,以己见训解《周礼》,作为推行新法的理论根据。书中对经文的训释多与六书不同,训诂多用己撰《字说》,其余则依经诠义。书成后,被颁赐给宗室、太学及诸州府学,作为全国学生必读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查看详情

第十一单元 上兵伐谋——版本中的中国古代军事

中华文明历来崇尚“以和邦国”、“和而不同”、“以和为贵”。中国《孙子兵法》是一部著名兵书,但其第一句话就讲:“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其要义是慎战、不战。几千年来,和平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刻进了中国人民的基因里。

——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

  • 跪射武士俑

    跪射武士俑

    秦,陶塑,秦兵马俑二号坑出土。该俑右膝跪地,左腿蹲曲,双目炯炯有神地凝视前方,真实表现了秦军作战的场景,被称为兵马俑中的精华、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作。

    查看详情
  • 《御题平定台湾全图》(12叶)

    《御题平定台湾全图》(12叶)

    (清)高宗弘历题诗,清乾隆内府铜版印本。 是反映乾隆年间清朝平定台湾天地会首领林爽文、庄大田起义内容的铜版画。

    查看详情
  •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

    (春秋)孙武撰,西汉竹简,山东临沂银雀山1号汉墓出土,是《孙子兵法》存世的最早版本。

    查看详情
  • 《元六韬》

    《元六韬》

    元刻本。古代兵书,又称《太公六韬》或《太公兵法》,全书以问答形式呈现,以周武王设问、姜太公回答,来探讨各种古代军政议题。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该本系原清内阁大库所藏。

    查看详情
  • 战国错金杜虎符

    战国错金杜虎符

    战国晚期秦国兵符,上有九行四十字错金铭文,为研究战国时期政治、军事、文字以及书法艺术提供了重要资料。

    查看详情
  • 吴王夫差矛

    吴王夫差矛

    春秋晚期青铜器,1983年湖北省江陵县楚墓出土。吴王夫差自用青铜矛,上有两行8字错金铭文“吴王夫差自作用鈼”。此矛冶铸精良,保存完好。

    查看详情

第十二单元 一元多样——版本中的中国古代民族文化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

——2019年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 《[嘉靖]辽东志》(9卷)

    《[嘉靖]辽东志》(9卷)

    (明)毕恭等纂修,明嘉靖十六年(1537)刻本。 记载明代辽东地理、建置、典礼、人物等情况的地方志,是了解明代东北边疆地区状况的重要文献。

    查看详情
  • 牛虎铜案

    牛虎铜案

    战国青铜器,云南省李家山遗址出土。长76厘米,宽36厘米,高43厘米。此器所反映的“虎噬牛”是滇文化里的常见题材,器物在力学和美学上都达到了极高水平,是云南青铜艺术的杰作。

    查看详情
  • 《粘响》

    《粘响》

    清贝叶经。流传于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史诗。内容为粘响首领苏令达与勐西丙人进行战争,并最终获胜治理两地的经过。史诗带有浓厚的神话和幻想色彩,是窥探早期傣族社会的一面镜子。

    查看详情
  • 《宋珍歌》

    《宋珍歌》

    京族传统叙事长歌唱本。喃字抄写,采用京族歌谣特有的“六六腰韵、八六脚韵”韵律格式,叙唱了五代十国时期宋珍与菊花曲折忠贞的爱情故事。

    查看详情
  • 莫高窟菩萨像

    莫高窟菩萨像

    唐彩绘陶塑,位于甘肃省敦煌莫高窟45窟。 此尊菩萨目光低垂,神情专注,充分体现了菩萨的慈悲为怀,是敦煌莫高窟唐代雕像的代表作,同时充分展现了盛唐的审美观和雕塑水平。

    查看详情
  • 藏文《四部医典》

    藏文《四部医典》

    8世纪由藏医学家宇妥宁玛·云丹贡布编写完成,又名《医方四续》。整本以诗句编写,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疾病的分类,生理、病理、诊断、治疗、药物配方等诸多方面,成为藏医学奠基之作。

    查看详情

第十三单元 美美与共——版本中的中国古代中外文明交流

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从历史上的佛教东传、“伊儒会通”,到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

——2019年5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 《论语导读》

    《论语导读》

    (法)贝尼耶译,1688年法语版。《论语》的导读性著作。它第一次用法文传递了孔子的思想,在欧洲出版后,风靡一时,代表了中法文化、语言交流的硕果。

    查看详情
  • 《井真成墓志》

    《井真成墓志》

    唐刻石,拓本。日本遣唐使“井真成”的墓志,它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方日本遣唐使墓志。遣唐使是日本为学习中国文化派出的使团,对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中日友好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查看详情
  •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

    唐咸亨三年(672)写本。大乘佛教文献中最有代表性的经典之一。自称为“经中第一”,与《楞严经》《华严经》并称为“经中之王”。

    查看详情
  • 《几何原本》(12卷)

    《几何原本》(12卷)

    (希腊)欧几里得撰,清康熙稿本,满文。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所著的一部数学经典著作,对中国数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查看详情
  • 《顺风东西沙岛更路簿》

    《顺风东西沙岛更路簿》

    清末民初抄本。《更路簿》是中国东南沿海渔民在开发和经营西、南、中沙群岛的过程中,用方言写成,利用文字和地图的方式描绘出的航海手册。揭示出我国对南海九段线内岛礁及其海域最早发现、最早命名、最早开发利用和连续管辖的历史事实,有力地证明了我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邻近海域的主权。

    查看详情
  • 《中国》

    《中国》

    (英)托马斯·阿罗姆撰,1843年英文版。是关于中国的介绍性著作,特别是其中的124张铜版蚀刻插图,被称为“古法摄影术”之前最优雅而全面刻画中华众生百态的欧洲铜版画。

    查看详情

结语

自古以来,中华文明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升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2019年5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我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拥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历史上形态多样、内容宏富的文献版本,记录了中华民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礼法合治、治国先治吏等理念,勾勒了治国理政的中国智慧。农业、手工业、工商业等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社会文明进步的物质基础。与此同时,慎思明辨的古代先人,在学术思想、文化艺术、天文历算、农学、医学等众多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独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教育体系,对中国古代和西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主张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观念传递了中国方案,对当今社会有重要的警示和启迪意义。包容开放的中华文明,在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中不断贡献世界,传递中国信心。 以史为鉴,远观未来。我们以版本为视角,重新回顾中华文明,就是要汲取历史的力量,增强文化自信,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更好地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